- 科技赋能“甜蜜事业” 文明村镇书写共富新篇
- 2025年07月08日来源:中国杭州网
提要:擦亮“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核心在于以科技赋能农业、以数字激活产业、以文化滋养乡风,构建起“环境美、生态优、产业强、精神富”的现代乡村发展格局。未来,鸬鸟镇等地的经验将继续引领更多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让科技之光照亮田野,让文明之风吹暖人心,让更多群众共享由创新驱动带来的美好生活。
盛夏时节,热浪翻滚,而在杭州余杭区鸬鸟镇的万亩梨园里,清风拂面、果香四溢。一年一度的鸬鸟蜜梨迎来丰收季,这颗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共富果”,不仅压弯了枝头,更撬动了近2.5亿元年产值,惠及全镇3000多户农户。今年5月,鸬鸟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小院+党派力量+产业发展” 激活乡村新动能
在鸬鸟镇,每一颗蜜梨都承载着科技的力量。面对传统农业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鸬鸟镇探索出一条“党派力量+科技小院+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2020年8月,全省首个农业科技小院——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正式成立。这一平台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主导,依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浙江省科协、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建,真正实现了“专家驻点、技术下沉、成果落地”。
在这里,教授带着研究生扎根田间地头,与果农面对面交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土壤肥力如何提升?专用肥料如何配比?灌溉施肥怎样更精准高效?通过将实验室搬到果园现场,科技小院不仅破解了一个个种植难题,也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人才。
数字化转型重塑现代农业图景
如今的鸬鸟梨园,早已不是传统的“靠天吃饭”。物联网传感器遍布果园,“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系统实时反馈数据;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智能控制;甚至还有AI机器人参与果树管理全过程,为梨树提供24小时在线“管家服务”。
科技创新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蜜梨产业链的升级。从标准化种植到品牌打造,再到市场化推广,鸬鸟蜜梨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融合发展之路。2024年,鸬鸟镇蜜梨总产量达1.4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9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3%。一颗小小的蜜梨,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文明村镇建设激活全域发展活力
鸬鸟镇的蝶变,只是杭州众多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的缩影之一。
在淳安县临岐镇梅口村,当地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千岛湖研究院开展稻药轮作试验,成功培育出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降“三高”功能的紫红色水稻品种,不仅提升了土地效益,还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新增近百个就业岗位。
桐庐县彰坞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推动生态桃园、主题公园等项目落地,激发村民创业热情;而临平区和睦桥村则紧抓服装产业优势,推动设计、生产、直播一体化转型,同时发展草坪、花木、蔬菜种植等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子。
从“荣誉牌”到“发展引擎” 打造现代化文明乡村样板
当鸬鸟蜜梨的宣传片点亮城市巨幕,当梅口村的紫红稻田映入眼帘,文明村镇的创建已不再只是荣誉称号,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它是实验室与田野之间的技术接力,是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振兴的深度链接,更是千万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奔赴。
擦亮“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核心在于以科技赋能农业、以数字激活产业、以文化滋养乡风,构建起“环境美、生态优、产业强、精神富”的现代乡村发展格局。未来,鸬鸟镇等地的经验将继续引领更多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让科技之光照亮田野,让文明之风吹暖人心,让更多群众共享由创新驱动带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