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梅花匠人的“苦寒”岁月与诗意人生
- 2025年07月11日来源:中国杭州网
提要:灵峰探梅,是杭州人冬春之际不可或缺的一场风雅盛事。6000余株梅树次第绽放,游人如织,暗香浮动。每到花期,梅花匠人胡中便化身“导赏师”,不仅带领游客欣赏梅花之美,更将千年梅花文化的意蕴娓娓道来。
胡中(中间佩戴话筒者)在给游客讲解梅花相关知识。
“你看,这面墙就像一幅天然的画。早一点来、晚一点来看,画面是不一样的。”阳光下,胡中指着梅枝斜映在墙上的影子,向游客传授“探梅秘籍”。
灵峰探梅,是杭州人冬春之际不可或缺的一场风雅盛事。6000余株梅树次第绽放,游人如织,暗香浮动。每到花期,梅花匠人胡中便化身“导赏师”,不仅带领游客欣赏梅花之美,更将千年梅花文化的意蕴娓娓道来。
胡中是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景观营建中心主任、园林高级工程师。三十余载与梅为伴,他收集保存了国内外100多个梅花品种,制定梅花品种名录,提炼出“一枝独秀、二梅争艳、四季赏梅”的独特意境,从栽培养护到盆景造型,胡中已成为西湖梅花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
三十余载“苦寒功”
1989年,灵峰探梅景区建成后的第二年,胡中踏入杭州植物园的大门,从此与梅结缘。从采种、播种、扦插、嫁接,到修剪、施肥、盆景制作、绿化工程设计施工……无论酷暑严寒,他都坚守一线,手上磨出水泡、腰酸背痛也乐此不疲,“梅痴”的称号由此而来。
如今,植物园内百余个梅花品种,在胡中眼中如同老友——只需一眼,他便能准确辨认出它们的名字、花期、花色与姿态。“梅花品种的鉴别需要长期观察花期、花态、花型等特征,这也是培育和应用的基础。”胡中说。
为了提升灵峰探梅的整体品质,他曾伏案至深夜绘图设计,也曾亲自搬运建材奔走工地。五年心血换来景区扩建至250亩,“碧潭疏影”“曲水流春”等“灵峰十景”逐一呈现。2014年,灵峰梅园荣获“中国最佳植物专类园”称号。
胡中也从一名技术骨干成长为梅花研究领域的专家。2018年,他成功嫁接出轰动杭城的“五色梅”——同一株梅树上绽放出五种不同颜色的花朵,展现了高超的嫁接技艺与艺术造诣。
“真正好的盆景,是要‘虽有人作,宛自天成’。”他说。为此,他不断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各地优秀梅花盆景技艺,并带领团队实践创新,力求让每一株梅树都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艺术品。
百花争趣“蕴真”园
作为西湖赏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中还致力于传播梅花文化。通过线下课堂、线上直播等形式,他将梅花养护知识、梅花诗词典故、园林美学理念传递给公众。每年线上线下听讲者数以万计,直播观看量超过10万人次。
他为灵峰探梅提炼出“一枝独秀、二梅争艳、四季赏梅”的核心特色:
一枝独秀:指每年最早盛开的第一朵梅花,寓意春天来临;
二梅争艳:冬季蜡梅与早春梅花同期开放,形成视觉与嗅觉的双重盛宴;
四季赏梅:引入茶梅、金缕梅、银缕梅等“非梅之梅”,实现一年四季皆可观梅。
在杭州植物园的盆栽园“蕴真园”,胡中打造了一个融合自然与艺术的空间。这里不仅是珍稀植物的栖息地,也是他寄托园林理想的地方——希望让游客在园中感受自然之理、自然之趣,同时提升大众对园林艺术的认知与参与度。
“很多人爱花,但大多停留在欣赏层面。我们做园林的人,要做的不只是美,更是专业、是传承。”胡中说。黝黑的脸庞、朴实的话语,是他多年深耕一线的真实写照。
“深入一线去!”这句话,他也常挂在嘴边,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亲力亲为。通过“胡中梅花文化与栽培应用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将多年积累的植物栽培、景观营造技艺倾囊相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推动梅花精神代代相传。
三十载风雪兼程,只为一树清雅芬芳;一身泥土汗水,成就满园诗意画卷。胡中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