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企赴港上市接连不断 曲线融资背后意欲为何
- 2019年03月18日来源:浙江在线
提要:进入2019年,赴港上市的热潮正在鼓舞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继德信中国、开元酒店之后,3月15日,来自杭州的滨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成为今年国内第一家在港上市的物业公司。
进入2019年,赴港上市的热潮正在鼓舞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继德信中国、开元酒店之后,3月15日,来自杭州的滨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成为今年国内第一家在港上市的物业公司。
而同一时期的国内资本市场可谓热闹非凡。A股时隔9个月重新站上3000点,一扫半年前的颓势;科创板蓄势待发,不少企业跃跃欲试,期待一场新的时代盛宴。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A股市场不断传出利好消息,依旧无法打消众多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锣鼓喧天的上市大戏不断上演,背后折射出什么“喜和忧”,不得不让人思考。
上市常态化,推动企业建立现代制度
公司在申请上市后,都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上市辅导期,这个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在这个过程中,保荐机构除了向公司的高层培训相关法规知识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核查企业在改制重组、股权设置等方面的工作。
民营企业是浙江的一大特色,也是最重要的“金字招牌”。在创业过程中,大多民营企业对公司规范治理不甚关注,“一言堂”、家族化管理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中小微企业中,“司产”与“私产”不分,很容易导致企业在借款和融资上遇到障碍。
按照公司上市对企业的要求,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以上交所为例,公司上市需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在港交所,2018年开始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但此举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了股权改革。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企业必须厘清产权关系、改变不合理的家庭化管理、提高经营的透明度,即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浙江自2017年起启动凤凰行动计划,预计到2020年,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300家,实现数量倍增。培育企业上市也成为浙江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从2017年开始,浙江已累计为240家企业进行了上市辅导,节奏和频率较之前均有所增加。
2018年,在国内IPO趋紧的大背景下,浙企海外上市交出一张意想不到的成绩单。7月,51信用卡登陆港交所,为“大萧条”下的互金行业吹来一缕春风;11月,微贷网在纽交所成功敲钟,成为国内“车贷第一股”。
此次德信中国、开元酒店、滨江服务陆续海外上市,既是此前节奏的延续,又有一些新的突破。正如开元旅业集团总裁陈妙林表示,开元酒店现金储备充足,但上市有助于开元酒店把在浙江省的成功经验更快地复制到全国。
错过科创板,浙企需要更多“科技感”
在国内资本市场回暖、科创板即将推出的关键节点上,几家浙企选择海外上市“曲线融资”,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
答案很有可能是后者。以房地产为例,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受制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18年业绩普遍下滑严重。高负债重压下的德信中国如若在此时选择国内资本市场,大概率的结局就是铩羽而归。
而在IPO尚未放松的情况下,开元酒店、滨江服务之类的企业,实难与当下火热的科创板联系在一起。易会满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设立科创板的目的,是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务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口碑的企业。
在浙江,已经明确将冲刺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有启明医疗、先临三维等,目前正处于上市辅导期。记者去年有幸采访过启明医疗的创始人,这是一家相当低调但“硬核”的隐形单打冠军,主要生产用于微创治疗的生物心脏瓣膜,其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膜产品Venus A-valve,是目前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完成CFDA规定临床研究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产品。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继续重申要坚持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强省,强化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新平台支撑,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互联网+”科技创新高地和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
从“四换三名”到“亩产论英雄”,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浙江广大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渐摘掉“粗放”的帽子,朝着尖端、精专的领域迈进。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7.6%,比工业总产值增速高6.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6.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创新的道路,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但那样的身影很美。浙江不缺创新的故事,改革开放的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实践;浙江也不缺创新的基因,阿里巴巴的成功证明了浙江已经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需要有更多“科技感”的企业。假以时日,凭着浙江优秀的营商环境,加上背靠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强大的科研能力,只需要一颗火花,相信我们还能看到第二个、第三个启明医疗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