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hangzhou.com.cn
中国杭州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杭州网> 财经> 企业报道>正文内容
  • 浙能集团 绿色高效赋能浙江
  • 2019年07月02日来源:浙江在线

提要:自2001年成立以来,浙能集团逐步发展为能源产业门类较全、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地方能源企业,为浙江能源保障撑起最坚强的后盾。2018年,浙能集团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能源供给成绩单,全年完成发电量1435亿千瓦时,煤炭供应6638万吨,天然气供应110亿方(含代输),供热20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37%、10.11%、26.44%和34.9%。为了保障浙江省能源安全,18年来,浙能集团始终没有停住脚步。更加绿色的供给、更有责任的担当、与时俱进的改革,一条赋“能”浙江之路在这里铺展。

zjrb2019070200006v01b027.jpg

中国首台超低排放机组-—浙能嘉兴电厂8号机组。

自2001年成立以来,浙能集团逐步发展为能源产业门类较全、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地方能源企业,为浙江能源保障撑起最坚强的后盾。

2018年,浙能集团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能源供给成绩单,全年完成发电量1435亿千瓦时,煤炭供应6638万吨,天然气供应110亿方(含代输),供热20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37%、10.11%、26.44%和34.9%。

为了保障浙江省能源安全,18年来,浙能集团始终没有停住脚步。更加绿色的供给、更有责任的担当、与时俱进的改革,一条赋“能”浙江之路在这里铺展。

赋能产业 改善能源结构

走进浙能大厦,一块巨大的LED屏引人注目,上面记录着浙能集团的产业概览,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浙能集团的产业布局越来越“绿”了——代表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标识遍布浙江全省和我国西北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逐年上升、排放实时数值远低于超低排放限值和欧盟排放限值……

“绿色能源是浙能集团的发展方向,在保证能源供给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是我们的目标。”浙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亚辉说。经过多年探索,浙能集团已经形成了新能源开发与能源技术革命双轮驱动的绿色能源发展格局。

在西北的荒原戈壁上,浙能集团西北事业部的工作人员王新正头顶烈日穿梭在一块块光伏板之间,他的任务是确保光伏项目的平稳运行。“两三个月回家一次,与家人短暂相聚后又会回到这里。”王新说,自己每年在西北呆的时间比杭州长。截至2018年底,浙能集团共收购了11个西北大型地面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705兆瓦,这些项目全部由王新所在的西北事业部运营,2019年西北事业部又接管了浙能集团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9个新光伏项目公司共466兆瓦的安全生产管理。依托光伏发电,浙能集团在我国西北建立起一个绿色能源基地,未来这些“清洁电”将通过电网源源不断地送往浙江,改善浙江的电源结构。

可再生能源的实践不仅发生在戈壁荒原,从浙南的水库到浙北的海岸,水电、风电、光电、核电,浙能集团已经拉起一张可再生能源网,到2022年,浙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从目前的7.36%提高到21.3%,发电量占比从3.57%提高到7.9%。

绿色发展一方面靠可再生能源的拓展,另一方面靠的是对传统电厂的技术改造。南湖以东、杭州湾北,走进浙能嘉兴电厂,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草木葱茏,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座燃煤电厂。电厂前,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中国首台超低排放机组。

超低排放,被业内称为能源利用中的一次绿色革命。“通俗地讲,超低排放就是为燃煤机组加上‘口罩’,让烧煤和烧天然气一样清洁。”浙能集团超低排放科研团队成员胡达清介绍说。

2018年1月,超低排放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逐渐应用于全国的燃煤电厂,然而从概念产生到成果普及,这项革命性的减排技术却历经波折。

“一开始,我们面对的质疑声很大,有来自毫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技术压力,也有来自同行的抵触,认为我们是‘标新立异’。”胡达清回忆道,“但我们肯定,这项技术将彻底让燃煤发电迈向清洁化,是能源绿色利用的出路。”

调研论证、理论计算、数字仿真模拟、中试实验,浙能集团的技术团队一次次尝试,努力寻找技术突破口,2014年随着浙能嘉兴发电厂8号机组改造成功,超低排放技术终于问世。当电厂的烟囱不再冒出浓烟,人们意识到,燃煤发电对环境的影响竟可降到如此之小。住房紧挨浙能嘉兴发电厂厂区的66岁老人符忠林感慨说:“以前,夏天刮东南风时,还是有灰的,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好了,烟囱也不吐气了,天也蓝了。”

截至目前,浙能集团所属燃煤电厂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球首个全面实现燃煤机组清洁化生产的大型能源集团,同时,全国已有70%燃煤电厂应用了该项技术成果。

在国内最先完成燃煤机组脱硫、脱硝改造,率先实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浙能集团源源不断地为浙江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绿色是浙能发展之路的底色,我们从成立开始便在不停探索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未来也是如此,我们将扩大超低排放的应用范围,为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浙能集团副总经理朱松强说。

赋能大局 为降成本让利

6月的六横港海风阵阵,载煤巨轮停靠在港口,这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储备及中转港,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六横港是浙能集团能源储备的压舱石,是全省煤炭供应的保障。”浙江浙能港口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沈寿延说。

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供应是浙能集团的首要责任,截至目前,浙能集团控股管理电力装机容量3462万千瓦,较成立之初增长了8倍;建成、管理省级天然气管网1816公里。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2.9万亿千瓦时,占全省统调电量一半;供应天然气616亿立方米,占全省80%以上;供应煤炭7.3亿吨,占全省五分之二。

浙能集团为浙江能源安全筑起了一面坚强的后盾,但实现这一成绩并不容易,浙江是资源小省,煤炭资源尤其匮乏,而燃煤发电恰恰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

浙能集团副总经理王建堂仍然记得2008年那场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煤荒”。那一年冬天,全国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北方产煤的省份本身供不应求,导致运往浙江的煤炭远少于往年,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全省陷入煤荒和电荒。“没有煤就发不出电,没有电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巨大影响。” 王建堂说,市面上不是没有煤炭,但价格却高得离谱。

一面是原料涨价的现实,一面是无电可用的窘境,浙能集团扛起能源保障的大旗——高价购入市面上的煤炭,不惜成本保证全省供电。“我们到处找煤炭,开玩笑地说,当时在大街上只要看到黑乎乎的东西就要买回来。”王建堂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哪怕企业利润亏光,也要保证浙江有煤可烧、有电可用。

寒冬之后是暖春,挺过煤荒、电荒,浙能集团深刻意识到,只有建立起充足的能源储备,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随后,浙能集团便开始着力打造煤炭资源开发、贸易、运输、港口码头、能源监测、交易平台等一体化的煤炭全产业链,目前,他们管理两家煤炭贸易企业,年供应煤炭量稳定在6000多万吨,占浙江省煤炭消费总量接近一半。

随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也对能源保供提出了新要求。2018年,民营企业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国民营企业的高地,浙江首当其冲。

为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减少用能成本。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价、气价降了,用能成本的降低在我们转型升级的路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位于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的湖州百誉木业有限公司内,负责人陈礼力正在车间内清点货物,他告诉记者,1年前,企业谋求转型升级,新设备、新厂房给他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省里减税降费的政策恰如一场及时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我们小生意,对能源的价格特别敏感,降幅虽然不大,但却降到了心坎上。”

但陈礼力不知道的是,企业发展降下的用能成本,大部分由浙能集团承担了。2018年,为了配合全省降成本,提高浙江实体经济竞争力,浙能下调电价、气价,合计让利91亿元。

据了解,在煤炭、天然气的价格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多年来浙能集团始终秉承着一种社会责任,从2013年到2018年,浙能集团累计下调上网电价约9分/千瓦时,天然气价格下降1.21元/立方米。

赋能改革 激发创新动力

日前,浙能集团签约入股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绿能有限公司持有的锦江环境29.79%股权,成为锦江环境第一大股东,浙能集团在环保产业版图上再下一城。“通过资本运作做大做强能源产业是浙能集团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童亚辉说。

作为浙江省国企改革的排头兵,浙能集团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从管资产到管资本,通过兼并重组、上市入股等方式打造出一个囊括能源产业全产业链的集团公司,突破成本上涨的瓶颈,实现企业长效发展。18年来,累计完成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累计利润总额超过1100亿元。集团总资产2133亿元,所有者权益1117亿元,分别比成立之初增长了13倍和9倍。

如今的浙能集团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截至目前,浙能集团下属各级子企业中实施混改户数为119家,占比为40.07%。以能源产业为主干开枝散叶,下属公司、控股企业不停为其输送养分。

2019年5月17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在嘉善县客运中心东站响起,省内首座氢电合建综合服务站动工了。“浙能集团的目标是实现能源的综合供给,每一个综合供能服务站能满足多种功能需求。”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强说。

综合供能服务站的建设由浙能集团旗下的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今年计划在全省建成300家综合供能服务站,实现供油、供电、供气、供氢、供水一体化。这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结果,国企改革的力量让浙能集团有能力去执行规模如此庞大的工程建设。

改革释放的技术红利让浙能集团始终走在能源行业前列。你是否能够想象,未来大洋之上航行的船舶不再排出污染严重的烟气?浙能集团正在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2019年5月,浙能集团旗下浙江天地环保公司承接的印度货轮“玛哈阿诺莎”号新型船舶尾气脱硫系统完成交付,并取得美国船级社(ABS)脱硫系统《防止大气污染(IAPP)证书》,这也是浙能集团成功将“超低排放”技术推广运用在船舶行业。

完成此次突破的是浙江天地环保公司旗下的浙江浙能迈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浙能集团的“混改”试点。“自从研发出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后,我们一直想要加快这项能源技术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因此我们通过混改,引入民资,激发创新活动和动力,此次超低排放在船舶上的成功应用便是一个好的开始。”天地环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豪波说。

此次技术创新将为不同船型、航线、区域的船舶提供全系列脱硫产品、全方位的废气治理方案,而“浙能迈领”也在成立不足一年时间内就斩获超2亿美元的订单,成为全国首家产品获得中国船级社认证的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围绕技术、人才、产业链拓展等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积极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当好浙江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童亚辉说,未来浙能集团将沿着“能源立业、科技兴业、金融富业、海外创业”的改革路径,持续创新,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严珣文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