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hangzhou.com.cn
中国杭州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杭州网> 财经> 产业经济>正文内容
  • 共享经济饿殍满地 资本归于理性共享充电宝凭何生存
  • 2019年08月21日来源:杭州日报

提要:共享经济领域,如今共享充电宝一枝独秀,但若无远忧,必有近虑,优质的场景点位有限,而玩家越来越多,导致渠道和点位成本越来越高。当渠道进场费用与人力维护、折旧费用上升,而用户充电消费频次没有提升,它的利润就会降下来。未来这块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很大。

出门累了扫码借一辆自行车,手机没电了可以扫码借充电宝,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市场只会优胜劣汰,不是所有项目都能笑到最后。

在“共享元年”诞生的绝大多数共享项目近来都偃旗息鼓了,但共享充电宝却依旧生命力顽强,从2017年底开始,共享充电宝的个别头部企业宣布开始实现盈利。2018年5月,某头部企业宣布已连续3个月实现规模化盈利,峰值订单突破180万元每天。

近日,街电、小电等多个品牌共享充电宝宣布上调价格,有的甚至上涨至每小时5元。是竭泽而渔?还是确为企业运营成本所需?用户还会继续买单吗?

共享家族成员卖身续命或断臂求生 个头最小的共享充电宝为何能独活下来

2017年,在资本和市场的共同加持之下,共享经济领域的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这一年也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

在资本最为疯狂的共享单车领域,短短两年时间,摩拜成了腾讯阵营的一员、哈啰引入了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ofo则声称跪着也要活下去。共享单车三大玩家的结局都令人唏嘘。

和出行领域比,共享充电宝是当之无愧的“小个子”,但它的命运却幸运一点。

据艾媒咨询《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增长到3.05亿人。从2015年共享充电宝面世,到2016年投融资高潮,再到2017-2018年的大洗牌,经历了近4年的发展,共享充电宝似乎活过来了。

共享充电宝为何能独活?从2016年左右共享充电宝的面世到2017年的运营,共享充电宝的覆盖范围扩大,基础设备的扩大,为用户规模的拓展奠定了基础。而平台的精细化运营正在见效,许多企业利用大数据实现了更优的场景布局、更多的用户覆盖、更高的用户触达率。

“一方面,如今人们的碎片化场景越来越多,低电量焦虑较两三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电池技术的进步没那么快,充电依然是手机用户刚需。”杭州知名文创投资人陈颖告诉记者。“另一方面,由于共享充电宝在餐厅、商场,地铁站、火车站、KTV等场所不断渗透,基本上已经覆盖了用户出行逛街、餐饮、娱乐休闲等诸多场景,覆盖范围的扩大,变相降低了用户出门带充电宝的需求,用户租借充电宝的习惯被培育出来了。”

在过去,共享充电宝点位不够密集的时候,它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是当它实现全面铺开的时候,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培育作用是巨大的,它通过海量的点位铺开,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与共享单车不一样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生产成本和设备折旧、运营成本以及人力维护成本都远低于共享单车。

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单车的正常维护费用在6-7元/月,而单个充电宝的维护成本大致在1.5元/月;共享单车的损耗率高达20%,而共享充电宝的设备损耗率在千分之一左右。这个数据或许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总体上,共享充电宝设备损耗率即便翻个倍,也远低于共享单车。

“i黑马”曾测算,每个充电宝机柜实际利润在680-1380元/月,2-4个月便可回本,年回报率达到300%。

模式简单,能跑通自然就能盈利。

谁距离近就用谁的 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风险始终存在

不久之前,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宣布提价,记者随机问了身边几位朋友,他们都表示在外手机没电的时候,哪怕共享充电宝价格偏贵还是会选择使用。

如今用户习惯已经养成了,单位收益也提高了,那么共享充电宝是不是就已经高枕无忧了呢?其实并不然。

“共享充电宝在技术大潮下往往会成为过时的资产,未来用户需求的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博彩网络创始人胡小飞告诉记者。从趋势看,无线充电、充电宝技术以及快充技术都会削弱共享充电宝的市场需求,从充电宝本身以及快充技术来看,电池品牌南孚已经拿出了10000mA大电池、有线无线两用的充电宝,VIVO也将出120W超快闪充。

胡小飞表示:“远距离无线充电、反向无线充电、WiFi充电技术未来都将逐步削弱充电宝的存在感,但技术进步需要时间,留给共享充电宝的时间窗口还有5-10年。”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共场所渗透率已经达到31.3%,部分城市共享充电宝的分布和投入甚至可能接近饱和,单个产品的使用频率开始降低。

“共享充电宝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租金,它要求高频使用、高客单价才能快速回本。但随着共享充电宝数量越来越多,单个充电宝使用频次降低,维护成本与投放提升的同时,盈利没有同比提升,问题就会凸显。”楼莹莹说。他曾经是共享充电宝领域玩家“樂电”创始人。无论是单车,还是充电宝,在每个线下区域人流量大致固定的情况下,其投入产出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此外,因为优质的场景点位有限,而玩家越来越多,导致渠道和点位成本越来越高。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商家也开始哄抬进场费,造成入驻成本飞涨数倍。

对用户来说,一旦有手机充电需求,都希望在周围小范围内能够找到,这需要厂商在热门点位与人流密集的地方增加铺设密度。商场、地铁站、咖啡厅等场所都是点位之争的热门地段,这些地段人流量密集,消费者停留时间长。

根据“利润=营业额-渠道费用-人力维护及折旧”这样一个公式来看,当渠道进场费用与人力维护、折旧费用上升,但是用户充电消费频次没有提升的话,它的利润就会降下来。

对于用户来说,不会对某一家共享充电宝品牌存在足够的忠诚度,谁离得更近用谁的。因此,共享充电宝厂商下半场之争本质上就是点位之争,竞争厂商一多,商家就占据更有利的议价权,会导致部分商家哄抬入场费与分成。

总体来看,未来这块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很大。



责任编辑:严珣文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