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提速加码 小微企业智造成色渐足
- 2019年03月16日来源:中国宁波网
提要:智能制造,看似高深而玄妙,似乎是大企业的游戏,实则不然。在为期4天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机床装备展览会以及第五届宁波国际机器人、智能加工与工业自动化展览会上,小微企业已逐渐成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开始迎着智能制造的“春天”加速奔跑起来。
昨日的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人潮涌动。
专业的展会吸引了不少国外客商。
智能制造,看似高深而玄妙,似乎是大企业的游戏,实则不然。在为期4天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机床装备展览会以及第五届宁波国际机器人、智能加工与工业自动化展览会上,小微企业已逐渐成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开始迎着智能制造的“春天”加速奔跑起来。
小微企业逐浪“智”潮
虽然下着小雨,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仍然人潮涌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机床装备展览会以及第五届宁波国际机器人、智能加工与工业自动化展览会的举办,吸引了众多寻求与智造结合的小微企业。
“我们进行集装箱改造需要火焰钎焊,但现在钎焊工人非常难招,而且人工完成火焰钎焊既不平合也不美观,影响了我们的业务拓展。这次来逛展就是想了解下机器换人是否能解决我们的难题。”宁波北仑百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鑫栋告诉记者,他此前一直在海天塑机工作,海天塑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让其印象深刻,虽然仅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但李鑫栋还是想通过机器换人实现效率以及品质的提升。
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李鑫栋寻找“利刃”的故事并非个例。据宁波摩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朝西介绍,现在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已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利”,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也已将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上日程。去年“摩科机器人”逾7000万元的销售额中,小微企业的占比已超过一半。
“未来,小微企业将是智能制造的主力军。”张朝西说。他给记者分享了一个客户的故事。5年前,张朝西对接的宁波某汽配企业年产值仅1000万元,却有200余名一线工人。一开始,该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仅局限于一条生产线,但减员增效的成果让该企业负责人大开眼界。去年,该企业一下子就上线了12台焊接机器人以及冲床机器人,将一线员工压缩至120人,当年的利润便达到了400万元。
不光是“摩科机器人”,宁波沃特美逊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去年3000万的销售额中,也有四成来自小微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学良告诉记者,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的加速融合,众多小微企业已尝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甜头后,纷纷加码智能制造。去年4月,宁波一企业试用“沃特美逊”的机器人后,便与其签订了100台机器人的战略合作。
“智能制造”火不火,在展会上也能寻得蛛丝马迹。据宁波雅卓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甬龑介绍,自2015年起,工业机器人已逐渐成为展会的主角之一。从最初夹杂在机床装备展区中,到“占领”1号馆,宁波“智能制造”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今年,工业机器人展位再次扩容,在1号馆的基础上成功拓展至6号馆。
“智能制造”正逢其时
“目前,企业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大多源于人力成本上涨,产品品质、精度、稳定性要求以及生产管控要求提升,招工难,生产线效率低下,难以解决柔性生产等问题的掣肘。”宁波松业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泉平告诉记者,以招工难为例,目前企业焊接工的年龄普遍偏高,极少有企业拥有25岁左右的年轻焊接工。每日300元至800元不等的费用,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随着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价格的降低,现在一台焊接机器人的价格约为17万元,企业一年即可收回成本。”孙泉平说,价格的降低,为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铺平了道路。已有15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经验的李红松看得更加精准。他告诉记者,与10年前相比,现在市面上的工业机器人不仅功能更加完善,其价格也已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以六轴机器人为例,现在裸机价约为30万元,仅是原先的一半。
不光是硬件,随着机床存储空间的明显提升,机床目前可加载的软件种类也变得更为多样,丰富的软件不仅能控制机床完成更为复杂的指令,实现更为繁杂的操作,企业也能在精细化管理中压缩成本。
与此同时,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纵深挺进,国内工程服务公司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既能开发工业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系统,又熟悉细分行业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研发、制造、集成的工程服务公司变得越来越多。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遇无时不有,就看我们是否善于判断,能否抓住并利用。反应敏捷,就能掌握先机、步步领先;反应迟钝,就会错失良机,步步落后。”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是企业抢抓变革机遇,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最为合适的时期之一。除了软、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工程服务公司服务的日益完善,宁波对智能制造的扶持政策也相当完善。
据介绍,我市目前正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全覆盖,自2017年至2019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支持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和初步解决方案设计。除此之外,我市“点、线、面”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也有相应的政策补贴。按照计划,至2020年,我市将培育1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集成商,1000家向工业4.0迈进的智能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