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已成立4家区块链联盟 联盟数量在全国占半壁江山
- 2019年10月31日来源:澎湃新闻
提要:作为近年来全球信息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开放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成为解决中介信用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有望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全新信息基础设施,从而引发巨大变革。10月31日,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举行的区块链新闻发布会获悉,当前,上海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已经延伸到金融科技、产业链协同、智慧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应用在沪涌现。目前上海的区块链联盟已有4家,在全国占据半壁江山。
作为近年来全球信息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开放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成为解决中介信用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有望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全新信息基础设施,从而引发巨大变革。
10月31日,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举行的区块链新闻发布会获悉,当前,上海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已经延伸到金融科技、产业链协同、智慧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应用在沪涌现。目前上海的区块链联盟已有4家,在全国占据半壁江山。
区块链技术到底能做什么?这是公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上海市经信委表示,从本市情况看,由于金融要素集聚、经济业态多元、商业服务领先,上海是国内区块链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蚂蚁金服、平安集团、宝武集团、中远海运、万向区块链、众安保险、中信信息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纷纷选择上海布局区块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正是看中了这一突出优势。
据上海市经信委介绍,技术与业态融合创新是上海发展区块链的特色生态。目前,上海“区块链联盟”数量有4家,分别是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China Ledger联盟、银行间市场区块链技术研究组和陆家嘴区块链金融发展联盟,联盟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半壁江山),且具有“技术+资本+场景”三合一的生态优势。
4家联盟均由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应用主体等多方主体共同发起,已经将上交所、万向公司、中国银联等悉数涵盖,成立之初就有了较为清晰的实际应用需求,为上海建立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提供了生态优势。
上海已成全国区块链技术创新高地之一,且具有较成熟的区块链业务实践。
比如,成立于上海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是中国国内首家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非营利性前沿研究机构,其标志性应用“万云”为区块链应用的研发与业务的落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上海在电子签名、数字存证以及智能合约等方面已开展了不少业务实践,如宝武集团在供应链管理、万象区块链在电子签名领域形成了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表示,上海将聚焦金融科技、产业链协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积极争取在新兴领域占领制高点:
一是以核心技术研发为先。在国内已率先成立区块链研究服务机构,为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培养。依托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先后成立了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测试评估研究,2018年12月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规范(T/SSIA 0002-2018)》,今年7月已成为本市地方标准。
二是以打造标杆应用为先。跟踪推进重点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力求在全国成为排头兵、先行者。推动支持了一批示范性应用,如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宝武集团、同济大学、上海银行共建《上海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应用试点》、中远海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航运供应链存证平台》、平安上海总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上海市市场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以营造发展环境为先。相继成立区块链技术应用联盟、上海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联盟、陆家嘴区块链金融发展联盟、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发布《2018上海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白皮书》,浦东、杨浦、黄浦、虹口等纷纷布局产业集聚地。截至今年10月,在中央网信办公布的506个通过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的项目中,上海的项目约为72个,排名全国第三。
四是以集聚领军人才为先。2018年底,同济大学等机构牵头编制了国内首个《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师范大学于2019年9月6日共建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区块链分中心,致力于推动长三角区块链专业化、体系化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五是以促进应用安全为先。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宣传,着力推动“非币”应用,为产业发展正本清源。2017年2月,本市中国银联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区块链应用测评标准方案,包括适用于各行业领域的通用区块链测评指标。基于此指标体系,同济大学开发了国内首套区块链自动化测试工具平台;2018年11月,基于测试工具平台,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区块链技术测评服务中心,开展安全测试评价服务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