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沪深高科技创业团队扎堆落户 创新余杭加速跑
- 2017年12月20日来源:中国杭州网
提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是其中最大动因。今年,余杭积极布局全域创新格局,之江实验室落户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省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临平创业城的中国(杭州)产业互联网小镇、良渚文化城的国际生命科技小镇等也加快建设。
“你公司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动作?准备什么时候上市?”一段时间来,有关创新的话题成了余杭企业家见面问候的流行语。而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原本在北京、上海、深圳的高科技创业团队以及基金公司,纷纷选择未来科技城、临平创业城和良渚文化城这三大余杭产业发展平台落户,有的设法将企业的核心部门搬迁到余杭来。
“根据我们园区的观察,创业创新型企业在我们这里设立‘办事处’的确是一个趋势。” 恒生科技园运营部经理沈坚从事项目孵化工作,对于这一演变,他的感受更加直接而强烈。
创新已成为余杭发展的第一引擎,围绕创新,余杭开始了加速跑。
跨越式发展
全域创新格局形成
从早年阿里西溪园区落户,到海创园成立、未来科技城挂牌;从健康谷打造,到梦想小镇开园、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获批,余杭越来越重视创新平台建设。有了一个个这样的平台,全区的创新发展格局迅速形成。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余杭GDP增速已经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11%以上,信息经济增加值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位列全省前列,预计2017年将突破500亿元大关。
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是其中最大动因。今年,余杭积极布局全域创新格局,之江实验室落户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省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临平创业城的中国(杭州)产业互联网小镇、良渚文化城的国际生命科技小镇等也加快建设。
在此基础上,余杭深挖浙大、阿里两座“金矿”,将其作为双招双引的重大资源。余杭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走进浙大学习,区主要领导多次赴浙大对接交流,达成新一轮区校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引进浙大校友企业总部园、国家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项目。余杭还紧盯阿里产业布局动向,阿里达摩院计划酝酿后,余杭服务在先,主动出击,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积极推出专项支持举措,全程服务注册登记。最终,阿里达摩院在短时间内落户余杭。眼下,余杭与阿里的合作不断深化,菜鸟网络总部已从深圳回迁至余杭,与阿里共同筹划建设的“南湖创新小镇”项目轮廓逐渐丰满,阿里西溪园区三、四期,“五新”基地,湖畔大学等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中。
第一生产力
强力推动创新型经济
余杭的企业很“拼”。
五常街道的华立集团,积极探索发展模式转型,其中一个板块就是打造双创空间,去年已经实现税收1.5亿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创办“学海教育”,实行线上线下教育联动,今明两年将进入快车道,业务量即将过亿;瓶窑镇的鼎盛集团,在原材料普遍涨价的大环境下,信心满满,今年以来无论是税收还是海外市场业务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不仅如此,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打通,A股市场今年还出现“余杭现象”,新增A股上市企业10家,名列全国前茅。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我们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引培新兴产业,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科技金融业;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实施装备制造、家纺服装、传统园区提升工程;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余杭区主要负责人介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余杭区的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蓬勃发展。来自科技部门的报告显示,余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前些年只有两位数,今年已突破400家。
2017年,余杭举办集中签约活动5次,成功招引包括深圳光启未来研究院在内共计77个创新型大项目,协议金额超1900亿元。同时,余杭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经过3个多月筹备,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35万平方米先导区精彩亮相,再现“余杭速度”。
余杭深化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推行“万家企业上云”工程,出台“时尚产业发展新十条”,力促传统家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为时尚产业。与之相对应的是,2017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国际金圆规奖颁奖典礼、亚洲时尚联合会等国际型会议、赛事相继在余杭举办;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尚学院、中国美院良渚校区等高校也在先后落户并启动建设。
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截至12月17日,北大、清华报名应聘我区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已达300余人。”这两天,余杭人才线上的同志正在北京“揽才”,每天都有捷报从前方传来。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但如何引来这些金凤凰?栽好自家院里的梧桐树、打造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余杭着实花了大力气。今年,余杭先后出台人才新政和人口年轻与优化、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创业资金等难题,加快实施首期5000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项目,全面提高并发放本科以上人员生活补贴和创业资助。其十条人才新政的力度国内罕见,每年安排6个亿的资金用于人才专项支出。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在余杭,这不止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系列实打实的行动举措——余杭逐步完善健全“种子仓—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创新链条,全面对接各类公共技术平台,创建全省首个“四位一体”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国际人才板”上市培育基地,完善“科技+人才+资本+民企”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尽可能优质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几年,余杭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迅速增加到近26万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2600余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0人、省“千人计划”专家169人,高端人才总量省内第一。